他是经历朝代变更后,活的最久的一个皇子,他能力出众,备受皇帝父亲的喜爱,而且他拥有清军中一支实力颇为强悍的虎狼之师。
按理说,手握兵权的他,在争夺皇位的时候应该更加有优势才对。
但是他却一反常态,从不参加王位争夺战。
而且在他七十多岁了还被重用,他就是爱新觉罗胤陶,康熙的第十二个儿子。
康熙去世之后,他的九个儿子为了争夺皇位大大出手。
最后雍正胤禛继位。
而胤陶保持中立,这才躲过一场血战。
康熙曾爱他,雍正善待他,乾隆重用他,那么身处于皇室家族的胤陶如何善终?他明明手握重兵,为何就是不参加皇位的争夺战?今天就为大家讲一下康熙最放心的第十二个儿子,胤陶。
众所周知,康熙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。
他八岁继承王位,被称为最年轻的天子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康熙长大了,但是鳌拜一直压制着他。
十四岁的康熙能够独自处理政务,他对鳌拜胡乱干政的行为不满意,决定铲除他。
除掉鳌拜后,康熙的事业开始蒸蒸日上,他一生勤政爱民,体恤民情,而且兢兢业业,开创了清朝的盛世局面,甚至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。
然而,在康熙晚年,九子夺嫡,却是他帝王生涯中的一大污点。
康熙在位六十一年,这在皇帝中算是长久的了。
因此康熙的子嗣众多,除了那些英年早逝的之外,他一共有三十五个儿子,生于帝王之家的人,为了继承皇位,没有儿子是一种担心。
儿子太多,也是一种担心。
康熙的三十多个儿子中,有二十多个在争宠。
虽然康熙很早就确定了太子人选,但到了晚年,他开始为皇位的继承问题头疼,毕竟自己的许多儿子都十分杰出。
但皇帝的宝座只有一个,为了能顺利登基成帝,一个又一个的皇子展开了夺嫡大战,亲兄弟之间为了争夺皇位,毫不犹豫的开战,甚至打的头破血流。
在皇子们之间还形成了不同的派系。
康熙作为父亲非常伤心和恼火,其中一个儿子很特别,简直是众多儿子中的一股清流。
他手握着清朝的命脉,受到康熙的青睐和信任,但他没有参与皇位的争夺。
这个儿子是康熙的第十二个儿子胤陶,原名爱新觉罗胤陶,因为雍正帝的名字是爱新觉罗胤禛。
为了避其名讳,他改名为允陶。
可能很多人对这个康熙的第十二个儿子不是很熟悉,与其他高调的皇子相比,他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,也是因为他的低调,很多人都忽略了他的存在。
公元一六八六年,康熙的一个定嫔万琉哈氏生下来允陶。
因为允陶的生母哈氏只是一个庶妃。
所以皇宫重要的地位很低,按照清朝的习俗,只有嫔妃以上的等级的妃子才有资格养皇子,所以生母没有资格抚养十二阿哥允陶。
公元一六八八年,孝庄文皇后去世,从小陪着孝庄长大的侍女苏麻喇姑很是伤心,心里的悲痛久久难以平复。
为了安慰苏麻喇姑,康熙把刚出生不到两岁的允陶交给苏麻喇姑抚养。
直到这时,苏麻喇姑才振作起来。
康熙皇帝年轻的时候也是由苏麻喇姑亲自抚养长大的,康熙非常信任他。
苏麻喇姑一生追随孝庄,他是清楚许多事情的见证者和参与者。
苏麻喇姑天性善良,熟悉满蒙文字。
对于康熙来说,苏麻喇姑是他视为至亲的人,也是他的启蒙老师之一。
把皇子交给他来抚养。
可以说康熙很是放心。
苏麻喇姑用语言和行动教导皇子允陶,在他的培养下,允陶养成了淡泊名利、与世无争的性格。
成为众多皇子中的一股清流。
因为允陶是苏麻喇姑亲自抚养长大,苏麻喇姑也深受康熙的喜爱,经常陪伴他左右。
晚年的康熙九子夺嫡,皇子们为争抢皇位失去理智,而允陶没有参与其中,保持中立态度,成功躲过一劫。
康熙把军权交给允陶,对这个儿子格外关照。
当时允陶被康熙任命为都统,地位非常高。
可以说,如果允陶参加皇位争夺战,他完全有能力去争取那么作为康熙皇帝的第十二个儿子,允陶手握重兵为什么要退出皇位争夺战?其实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自己的养母苏麻喇姑的教导,加上自己的性格,又是与世无争。
公元一七二二年,康熙驾崩于长春园,享年六十九岁。
康熙死后,雍正取得了九子夺嫡的胜利,成功的夺取了清朝的皇位。
雍正继位后,为了巩固皇位,处死了许多王公大臣。
为了不留下残忍无情的骂名,并没有杀光所有的兄弟,留下了一些人。
面对这个与世无争的弟弟,允陶,雍正并没有像其他兄弟一样禁锢他,或者是撤职。
相反,从允陶的官位来看,雍正给予了他很高的职位。
之后,虽然允陶的职位再次降低,最后被降为多罗郡王,但是允陶还是在自己的位置上做事,不卑不亢。
公元一七二四年,宗人府弹劾允陶说,他办事不够慎重,要求取消他的爵位。
允陶又从多罗君王降职为崮山贝子。
公元一七三零年,雍正帝恢复了允陶的职位。
之后,雍正任命允陶掌管礼部的事物,允陶的权利和地位逐渐上升,到雍正生命的最后。
他非常重视他的亲戚,允陶得到了重用,他也赢得了雍正帝的信任。
从此,雍正给了允陶很重的责任,甚至下令让他掌管宗人府以及礼部的一切事物。
雍正对于允陶这个弟弟。
从猜疑再到信任。
与其他的皇子相比,允陶受到雍正的善待。
公元一七三五年,雍正帝去世,享年五十八岁。
雍正传位给第四皇子爱新觉罗弘历,乾隆弘历继承了王位,也没有为难允陶。
乾隆时期,允陶仍然受到皇帝的重视,在勾心斗角的宫廷里,允陶这样一个与世无争的人是如何善终的?公元一七三七年,六十五岁的允陶被乾隆任命为会典馆,在朝廷的地位很高。
根据清史的记载,六十六岁的允陶因为上了年纪,他的行动变得不便,每天都要担心上朝下朝,乾隆皇帝便下旨,允许他每天坐轿子上下朝,乾隆将允陶列为可乘坐轿子上朝之人的首选。
允陶也努力为清朝做奉献。
乾隆也很信任他。
公元一七五一年,允陶的独子弘坤去世,他很难过。
为了安慰允陶,乾隆告诉他不要过度悲伤,乾隆把自己的四儿子爱心觉罗永成。
通过收养的方式过继给了允陶,足以看出乾隆对于允陶的看中。
自从允陶在雍正年间接管宗人府以来已经过去了数年,而年过七旬的允陶依然掌管着宗人府的大权。
直到七十二岁,他才因为身体原因被宗人府除名。
一七六三年,允陶因病去世,享年七十八岁。
允陶死后,乾隆赐他一个示号-懿,这个谥号是乾隆皇帝对允陶的肯定和赞美。
他的美德值得大臣们学习,允陶与世无争的性格给了他一个自己的新世界。
出生在帝王家,康熙很爱护他,他的哥哥雍正虽然一开始不重用他,降低了他的官位,不过和其他兄弟的遭遇相比,这待遇已经很不错了,至少救了他一命。
而乾隆对他也很恭敬,虽然他没有达到清朝的最高地位,但他不争不抢。
在清廷安心生活,保全家业,允陶的人生也没有太多波折。
所以他真正实现了与世无争的目标,他没有什么欲望。
因为他什么都不想要,所以他的心很坚强,允陶的成就都要归功于养育他的苏麻喇姑。
当年九子夺嫡,允陶是一个手握重兵的皇子,朝中的大臣和兄弟们都很关注他。
允陶走错一步就会招来很多敌人,将皆入万劫不复的境地。
从小受苏麻喇姑的影响,面对诱人的王座,允陶选择保持中立。
他是一个让康熙非常省心的儿子。
在最关键的时刻,他选择了勇敢撤退,远离了权力争夺的激烈战斗。
他看似与世无争,其实是一个大智慧的人,做这件事需要很大的毅力。
如果历史倒退,允陶在九子夺嫡的关键时刻选择战斗和夺取,最终成为皇帝的会是雍正吗?历史的结果可能会不一样。
当然,这只是一个假设,时间不会倒流,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改变。
允陶用行动证明,在封建的古代,与世无争,也可以取得成就,获得安心自在。
版权所有。? Since 2023 .来玩888游戏园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