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联和年画都是中国传统年庆的标志。
松江的春联和年画颇具地域特色,虽分属泼墨与丹青,但无不充满海派精神和气韵,已成为本地年味文化的代表,堪称“联画双绝”。
从历史上看,春联和年画可谓同根同源,古时庆年之物名为“桃符”。
晋代司马彪《续汉书·礼仪志》载,桃符长六寸,宽三寸,板上书“神荼”“郁垒”二神。
这话的意思是当时的人们会把神荼、郁垒之名写在板子上,从而祈求新年的好运。
演变到后世,以文字庆年者名春联,以丹青庆年者名年画,春联和年画成为全国各地庆祝新年比较普遍的方式。
“年复一年气象雄,每多喜事见眉峰。
红灯映照双联语,万紫千红舞春风。
”松江地区向来重视与春联相关的活动,松江人对春联的材质也颇为讲究。
明清两朝松江文人写春联专用“朱砂笺”,系“云笺中贵者”。
即便到了当下,字体板制而僵化的印刷纸春联大行其道,松江地区还保持着手写春联的传统,书家妙手誊抄的春联中不乏书法佳品。
散文家王迎高在《书法松江》中形容松江书派是“把墨研磨成液化的云絮、柳叶、燕尾和春联上的龙飞凤舞”。
松江区书法协会每年会推出相应的“迎春纳福送春联”专题活动,这些源自松江现代文人的春联不仅联语考究,寓意吉祥,而且装帧精巧,颇具美感,不仅颇受喜爱书法艺术的中老年群体欢迎,也成为过年时不少年轻人追捧的“心头好物”。
至于松江年画,来头亦不小。
从绘画史上来看,松江地区在明代便有绘制张贴年画的记载,至于现代的松江年画,其源出于江南年画,后又融合多种风格自成一家,据专家考证,其绘画风格与内容展现均与明清以来的松江画派相当一致,从中可以看到宫廷内院绘画的特色。
时至今日,正统松江文人画已然很难见到,但松江年画却将这种艺术以另一种形式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。
除去技法与风格,松江年画还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主题:《阖家团圆》《丙吉问牛》《三侠五义》既有美好的寓意,又象征着中华民族传统人伦道德的当代复兴。
文字:周加姚图片:资料图编辑:薛亮亮沈莉娜上观号作者:上海松江声明: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。
版权所有。? Since 2023 .月春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.